4月24日,国家卫健委发文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根据监测结果,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均得到增长。在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高,达59.33%。其次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54.71%、健康信息素养41.05%、慢性病防治素养30.43%、基本医疗素养28.84%和传染病防治素养28.02%。
有效问卷超7万份
东部地区水平高于中部地区
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的抽样方法、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严格按照监测方案执行,在考虑全国代表性的同时兼顾城乡、地区代表性。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25%,农村居民为26.23%,较2022年分别增长1.31个和2.4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3.3%、28.85%和24.44%,较2022年分别增长1.42个、2.15个和1.8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2.2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76%,较2022年分别提升0.74个、1.58个、0.76个百分点。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健康素养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认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国家、社会、国民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的人民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保障支出,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可以减少因疾病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等,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
慢病防治素养提升最快
根据监测结果,在2023年中国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达4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2.2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76%。
另外在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方面,安全与急救素养达59.33%,科学健康观素养、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以及传染病防治素养分别为54.71%、41.05%、30.43%、28.84%及28.02%。
据了解,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较2022年提升0.74个百分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较2022年提升1.58个百分点;基本技能素养水平较2022年提升0.76个百分点。知识、行为、技能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较2022年均有提升,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
国家卫健委方面表示,2023年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较2022年提升1.58个百分点;其次提升幅度较大的为健康信息素养,较2022年提升1.24个百分点。
慢病防治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整体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免疫衰老,老年人慢性病高发较为普遍,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中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
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表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可以增强国民整体身体素质且健康常识可以在家庭中形成传承性,降低综合医药费支出,也将为“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