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后,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连续上涨,前三周为微幅上涨,之后涨幅有明显扩大。截至2024年5月10日,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报收于2305.79点,较上一期涨幅高达18.82%。
分航线来看,4月份以来,波斯湾航线运价率先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南美航线运价紧随其后开启稳步上涨行情,随着船公司运力投放和航线布局的调整,4月下旬大部分上海出口集装箱航线运价均有明显上涨。截至2024年5月10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航线中,南美航线、西非航线运价较4月初上涨超70%,澳新航线、南非航线运价涨幅也超过50%,欧洲航线、美西航线运价涨幅则分别为44%、33%。
但与疫情时期的运价高峰相比,目前的航线运价上涨幅度仍然有限,且上涨逻辑并不相同。近期集装箱运价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市场实际成交情况如何?
从近期集装箱运输需求看,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量在3月后确实有所回升。截至2024年3月,克拉克森集装箱贸易月度指数为131点,同比上涨8.2%。根据海关总署统计,4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小幅增长1.5%,船舶、汽车、集成电路、家具等产品增长明显。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目前的增幅仍较有限。
分航线来看,1月至4月中国对越南、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速达到20%以上,东南亚航线、南美航线货量增长明显,尤其是南美航线因大量新能源汽车要赶在7月关税改革之前到达目的港,叠加华东华北地区的太阳能、纺织品、白电货等长协客户产品出口,航线需求锐增。另外,美西、加拿大的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但其他地区货量增长并不明显。
同时在运力方面,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截至4月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同比增长9.7%,当前闲置运力也处于2.3%的较低水平,集装箱船舶平均航速小幅回升至14节左右,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供给保持增长,运输市场供需增速基本持平。由此可见,本轮运价的上涨多由供需基本面以外的因素造成。
首先,突发地缘政治事件造成货量转移及船舶绕航。受红海事件影响,市场大部分红海货量转移至中东线,同时船东船只回流出现紧张,中东航线运价率先出现上涨。另外,红海事件导致多家集运企业船舶选择绕行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大大降低了船舶周转效率,消耗了大量市场运力。根据测算,在红海事件以前,集装箱班轮以经济航速18节从远东航行至欧洲,往返耗时约90天;在红海事件以后,因绕航好望角而增加约3500海里,往返耗时将增加12天至14天,在航速不变的前提下,将降低15%左右的运力,使得航线运力变得尤为紧张。
其次,空箱回流不畅造成港口缺箱严重。由于集中绕航增加港口拥堵情况,在途集装箱数量增多。同时受南美航线行情火爆、巴西港口拥堵的影响,船公司停靠周边港口进行中转运输,空箱回流不畅,导致港口缺箱严重,船公司舱位持续紧张,进一步加剧市场紧张氛围。
再次,船公司的运力调配将此次运价上涨行情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本轮运价上涨始于中东航线、南美航线等,航线运输需求的提升迫使船公司抽调大量运力支援。同时美线受地区局势动荡和美国大选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贸易商加快了补库存节奏,船公司调整运力投放和航线布局的经营策略,使得其他货量并没有明显增长的航线普遍面临运力缩减的情况,5月开始,上海出口集装箱航线运价出现了全面上涨行情。
全球集运市场淡季不淡,未来运价上涨的持续性如何?
需求方面,当前部分航线市场需求的回暖主要是由于欧美地区受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提前加快补库存,家居类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需求上升,叠加部分国家关税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货主提前安排出货导致。预计二季度,全球制造业恢复以及补库存周期的启动,将对全球商品贸易量形成一定支撑,但受当前运价过热影响,部分低货值产品暂缓出口,整体货运需求后期涨幅有限。同时受二季度集中出货的影响,三季度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传统旺季或将面临旺季不旺的局面。
供给方面,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今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同比增速将达到9.3%,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1月至4月全球集装箱船交付量累计为159艘、99.9万TEU,同比继续大幅增长103.0%,预计全年交付量将继续保持增长,长期来看市场仍然面临较大供给压力。但受红海事件绕航导致运输时效拉长、船舶周转效率下降的影响,目前船公司反馈欧线运力损失比例近30%,新增运力交付后,仍有10%左右的缺口,因此短期内还存在部分运力缺口。
后期随着地缘政治因素的逐步解除,各集运企业有望逐步恢复红海和地中海航行,船舶周转效率得到提升,港口空箱也将逐步回流,各大运河的通行情况成为当前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下半年考虑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情况基本得到抑制,全球大幅加息即将结束,全球经济存在企稳的空间,叠加新能源汽车行业或继续保持强劲,将为中国出口贸易提供一定支撑。但与此同时,在当前集装箱运力集中交付高峰的背景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供需博弈持续存在,运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动力仍显不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