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快科报,懂你更懂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 - 正文

月内股价涨超43%!第四范式狂飙之殇:公司扭亏难,对手三季度盈利1.4亿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4-12-11 22:49 阅读量:6799   
导读图源:Pixabay 受海外积极信号影响,国内AI应用概念股应声走强。 12月11日,海天瑞声、乐鑫科技20CM涨停,润泽科技、漫步者、视觉中国盘中涨超10%,瑞芯微、实丰文化、国光电器、全志科技、天娱数科、惠威科技、歌尔股份等大幅跟涨...

图源:Pixabay

受海外积极信号影响,国内AI应用概念股应声走强。

12月11日,海天瑞声、乐鑫科技20CM涨停,润泽科技、漫步者、视觉中国盘中涨超10%,瑞芯微、实丰文化、国光电器、全志科技、天娱数科、惠威科技、歌尔股份等大幅跟涨。值得注意的是,AI明星企业第四范式今日持续上涨,报收55.75港元/股,涨幅5.09%。11月29日,第四范式报收38.8港元/股,这意味着,第四范式月内股价已累计涨超43%。

美东时间上周五,美股AI应用板块大涨。当日,工作管理软件供应商Asana涨超43%,在线合同签署服务商Docusign涨近28%、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Rubrik涨超20%。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家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Sage AIOS为人工智能标准化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规模化设计、开发及操作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应用于金融、零售、制造、能源电力、电信、运输、科技、教育、媒体及医疗等领域。

美银在11月21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AI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市场焦点已从半导体行业和云服务相关公司转向生产AI应用的软件公司。同为该阶段的受益者,中美B端AI平台领域的两大头部企业——第四范式和Palantir的经营状况却截然不同。

第四范式公司创始人、CEO 戴文渊曾多次公开表示,Palantir是第四范式的标杆。今年三季报显示,受益于人工智能软件需求增加,成立于2003年的Palantir期内实现净利润1.4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第四范式未在三季报中披露盈亏数据,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为1.69亿元。虽尚未实现盈利,但较2023年同期的4.78亿元净亏损收窄64.7%。

第四范式业务分先知AI平台、SHIFT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式说AIGS服务三大板块。2024年前三季度,核心业务先知AI平台实现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50.2%,占总营收的比例提高至67.5%;SHIFT智能解决方案的收入6.88亿元,受先知AI平台业务拓张战略影响,同比下降14.1%,占总收入的21.4%;式说AIGS服务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17.05%,占总收入的11.1%。

第四范式的营收增速逐渐放缓,但研发投入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总营收增速分别为114.21%、52.73%、36.38%和26.1%。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研发费用分别为12.49亿元、16.50亿元、17.68亿元和13.7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3%、53.5%、42.05%和42.7%。

第四范式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应收帐款居于高位。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分别为-7.7亿元、-7.8亿元、-9.99亿元和-4.02亿元。同期,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分别为7.78亿元、14.93亿元、18.43亿元和17.70亿元。

应收帐款高企的背后,是第四范式客户数量下滑。2021-2023年,第四范式的用户数量分别为245个、409个、445个,进入2024年,公司用户数量出现下滑迹象。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用户数量为185个,相比去年同期的234个减少约20%。

第四范式将财富世界500强或上市公司的先知平台终端用户定义为其标杆用户。2024上半年,公司的标杆用户数量为86个,相比去年同期92个减少6.5%,而第四范式今年上半年标杆用户群体的平均营收贡献同比增长26.9%至1148万元。更少的用户数量抬升了公司的平均客单价,这意味着大客户对公司业绩影响或将更深。

“于国内软件市场而言,中小客户市场更加难做。”一位AI投资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大客户相比,腰尾部企业的付费能力和对Saas的使用意愿偏低,生存能力也较弱。

第四范式在今年的半年报中提到,先知AI平台是公司所有业务的内核,目前已经支持公司覆盖14大行业,包括交通运输、数据中心、金融、能源电力、运营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零售等。公司招股书显示,能源电力、金融和交通运输三个互不相通的行业客户贡献了61.2%的公司营收。招股书还提到,由于对数据隐私的重视,许多客户更倾向于采用在私有云部署AI应用而非公有云。这意味着,第四范式应用开发的复用性不高。

“国内部分AI上市公司有相似的成长轨迹。大额融资后不顾亏损和质量做大收入,随后冲击IPO,继而迎来收入的下滑和毛利率的上升。最后可能会面临应收账款坏账、市值暴跌的风险。”上述投资人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