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我国一些地区停止居民集中供热。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停暖初期昼夜温差较大,老人、儿童等身体较弱者,可能需要使用电暖气、电热毯等取暖设备,这导致部分家庭近来用电量增加。
最近,一款名为“智能节电器”的产品在电商平台热卖。
其实,节电器已经在市场上出现十几年了,一边媒体年年辟谣,一边产品“升级换代”。如今,“智能节电器”闪亮登场。商家宣称,它不仅功能升级,而且节电效果更佳,堪称省电“神器”。
那么,“智能节电器”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它有无安全风险?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用后耗电量无明显差异
记者在国内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价位中等、销量超10万的“智能节电器”。商家称,“智能节电器”可以节省15%至45%的电,“利用电子波自动连接跟踪分解电离电子,补偿无功功率,减少电能损失,达到省电效果”。
记者联系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的专业人员对这款产品进行测试。
试验人员模拟了一个家庭用电环境,将空气净化器、电暖气以及加湿器接入电路,然后按照使用说明书,把“智能节电器”插在插座上。
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智能节电器”前,3台家用电器工作10分钟耗电量约为0.1762度;在使用“智能节电器”后,耗电量约为0.1760度,无明显差异,远达不到产品宣传的15%甚至更高的节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省电‘神器’自身工作时也会消耗电能。”试验人员介绍,他们对“智能节电器”进行检测发现,产品瞬时功率达0.59瓦。可以说,省电“神器”不仅不省电,反而更费电。
使用不当有安全风险
“智能节电器”是由什么构成的?
试验人员说:“产品内部核心零件主要是电容器。电容器没有节电作用,只是普通的充放电设备,和充电宝类似。由于它的能量转换效率达不到100%,因此能量会有损耗,反而费电。”
针对商家宣称的“智能节电器”可以“补偿无功功率”的说法,试验人员说:“家用电表只对有功功率进行计费,不对无功功率计费。因此即使这类省电‘神器’能够补偿无功功率,也起不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试验人员提醒:“省电‘神器’不仅不节电,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它内部的电容器会储存电能,长时间插在电源上有自燃风险。”
那么,怎么做才能真正节电?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工作人员严晶晶介绍了以下3种方法。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等17类家用电器产品被列入能效标识管理目录,产品需要贴能效标识才能出厂销售。消费者可以按照使用习惯和个人经济情况,尽量挑选能效等级高的家电产品,其中1级能效为最高能效等级。
其次,由于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采用电子电路进行控制,暂时不用的电器,关闭时尽量拔掉电源插头,避免长时间待机。
最后,尽量避免频繁开关电器,冰箱、电热水器等电器产品在启动时也消耗一定电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