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舒适分娩,正在推进路上。
7月30日,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的支持下,“无痛分娩资助公益项目” 正式落地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和五四北院区,为产妇减轻分娩疼痛,消除分娩必遭罪的担忧。据悉,该公益项目此次资助金额为20万元,预计会为上述两个院区200位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提供每人1000元的现金补助。
分娩不再是“受难”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怀孕39周+的头胎妈妈小徐,在进入足月后有些“焦虑”,身边过来人的经验都在告诉她“分娩是场受难”。 几天后,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终于迎来自己的小棉袄,小徐对分娩体验的回忆和她此前想象的有所不同:“生之前,我还以为,生娃是一个人的冒险。真到生的时候,没有那么可怕。打了无痛之后,没有那么痛了。导乐和老公在边上陪着给我打气,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顺利的。”
小徐对分娩的想象和体验,具有代表性。过去,由于医疗技术还不发达,分娩总是和受难、遭罪挂钩。这和分娩本身的生理机制有关。医学资料显示,按照从0到10给疼痛程度定级,分娩时的产痛可达9.7-9.8级,可能是一位女性在一生中所遇到过的最高烈度的疼痛。
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以人为本、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理念普及,如今,舒适分娩已经成为了现实。
其中,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是提升分娩体验的关键。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作“分娩镇痛”,适当、安全地使用麻醉和器械等人工干预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将疼痛评分从无法忍受的9至10分,降至3至4分的可耐受范围内,被许多产妇称为“人类之光”。同时,无痛分娩还可以减少分娩时的紧张感,使产妇得到适当的休息,有足够的体力完成生产。除了提升分娩体验,无痛分娩还能减少因惧怕疼痛而增加的剖宫产手术,从而降低剖宫产概率。
此次落地无痛分娩资助公益项目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是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见证了国内产妇分娩体验显著提升的进程。“有一个对比非常明显,以前产房里有很多因为痛而撕心裂肺的叫声。现在,得益于药物性分娩镇痛以及非药物性的辅助手段:比如亲情陪产、导乐分娩等,产房里变成安静、温馨的气氛。”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蓬明说。据悉,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于2002年就开始分娩镇痛临床服务,经过数年经验总结后,率先在省内全面推行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率已达73%以上。
人性化分娩成为社会多方“课题”
人性化分娩是助力构建育儿友好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从国家到医院再到社会,多方都将人性化分娩作为构建育儿友好社会的触手和着力点。
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下,全国先后有913家医院设立了分娩镇痛试点基地,给无痛分娩的普及按下了快进键。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便开始了无痛分娩的临床试验,技术上已十分成熟,但此前数据显示我国无痛分娩的普及率仅有30%。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913家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已提升到60.2%。
除了试点,无痛分娩纳入医保也成为重点之一。过去无痛分娩普及偏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若进行无痛分娩,其带来的额外费用基本会在千元以上甚至数千元,这对部分家庭来说仍是负担。目前,继上海、广西、贵州、浙江等省份之后,山东、江苏等部分省份也陆续宣布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日前,国家医保局还印发了《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将分娩镇痛等项目单独立项,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提供分娩镇痛的积极性。
福建省此前也推出了一系列生育利好政策,如“十四五”福建省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规范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据2023年数据,经过5年的试点推广,福建省内试点医院镇痛率已经从不足30%上升至接近60%。
打造分娩镇痛的中国方案需要多方合力,除了政策保障支持,社会力量也需加入进来,通过公益资助、公益科普等方式,减轻产妇家庭的经济压力,普及对无痛分娩的正确观念。在这样的价值引导下,2022年,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
该基金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资助无痛分娩的公益基金,一方面通过经济资助,助力更多妈妈安心舒适分娩,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链接医院专家的科普影响力,转变孕产妇家庭对无痛分娩的固有偏见。此前,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已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湖南、山东、河南、湖北等7个省份落地,已累计帮助1200位产妇接受无痛分娩,为提高我国无痛分娩的惠及率贡献了社会力量。
“生育关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多方携手、多措并举,将持续推动舒适分娩,完善人性化分娩,让生育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表示。
翻译
搜索
复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