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新质职场·重构增长”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致辞。论坛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执行主编程明霞主持,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经济学教授姚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香港科大商学院原副院长、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等嘉宾齐聚一堂,着眼未来,展望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新的经济格局对人力资本的匹配提出了新的要求。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与人力资本建设”为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发展型消费、提升人力资本、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运行新格局的“三支柱”。这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刘世锦先生的精彩发言激发了嘉宾们的想法,参与论坛的嘉宾纷纷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高质量增长展开讨论。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解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表主题为“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办”的演讲。他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等方面。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需求不足等挑战。对此,姚景源建议政府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力度,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扩大国内需求,“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才能提振消费”。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点还强调了“五个必须统筹好”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AI技术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点的今天,传统教育体系迫切需要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姚洋教授针对“AI时代要重点培养新质人才”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深入分析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出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姚洋建议大幅度增加综合高中数量,向所有高中开放本科高考,最终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为革新教育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则认为,教育固化问题的成因,除体制弊端外,还与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当前,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面临瓶颈,未能为消费与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张斌进一步分析了需求不足的问题,指出其本质是人均收入偏低,导致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减少,市场机制失灵,最终陷入负向螺旋循环。针对这一问题,张斌提出,要有效控制投资、企业盈利、信贷等关键变量,并以逆周期政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作为破解恶性循环的有效手段。
关于经济发展,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突围低劳动力成本依赖”。他进行了主题为“打造创新驱动的人力资本新优势”的演讲,提出应实施人力资本管理变革,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演讲中曾湘泉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创新的“十大作为”,包括树立和传导企业的创新战略与文化;基于多样化的能力导向进行人才选聘;推进工作的丰富化与授权;建立推行正式的跨部门沟通与员工建议机制;实施全面发展导向的培训等方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由创新驱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其核心动力。作为一种新兴技术,AI的影响力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面性。香港科大商学院原副院长、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以“AI·创新·伦理”为主题,阐述了AI的创新作用与其带来的伦理挑战。徐岩借鉴了经典的“电车难题”,引入AI伦理概念,并给出解决AI伦理问题的方法:开发合乎伦理的 AI 系统或代理,根据合乎伦理的理论进行推理和行动;开发新技术以消除或减轻当前 AI 的不足之处;通过立法和监管来规范或治理 AI,确保AI对社会及经济发挥正向积极作用。
本次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为各界厘清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中国经济的新格局与新战略,也探讨了当前人力资本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数字浪潮奔涌向前,不管是企业还是职场人,只有把握新趋势、适应新环境、培育新思维,才能把握机遇,尽享时代红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