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信宣布其自研的星海大模型正式接入DeepSeek,在智慧生活与智慧城市两大领域,海信的实践正在重新定义AI的价值边界,为行业提供了从技术落地到生态构建的新范式。
传统智能家居长期困于“伪智能”的尴尬——设备功能孤立、交互繁琐、场景割裂,用户往往需要迁就技术而非技术服务用户。而海信通过星海大模型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正在打破这一僵局。
在交互层面,用户只需按下遥控器AI键或一句语音指令,即可唤醒跨场景服务。例如,当用户对电视说出“推荐适合孩子的动画片”,系统不仅能理解语义,还能结合儿童年龄、观看历史甚至室内光线自动调整播放模式。这种“无感化交互”的背后,是DeepSeek强大的推理能力与星海多模态模型的协同——语言、视觉、环境数据的实时融合,让家电从“执行命令的机器”变为“理解需求的伙伴”。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设备的“自主进化”。以智能空气管家为例,其不仅能根据温湿度动态调节,还能学习用户作息规律:工作日早晨自动提升新风强度以唤醒状态,周末则延迟启动以保证睡眠。这种动态优化使得家庭能耗降低20%,而食材保鲜、衣物洗护等场景的个性化算法,则让家电从“功能堆砌”转向“需求洞察”。海信所构建的,正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家庭智慧生命体”。
如果说智慧生活是AI的“毛细血管”,那么智慧城市则是考验技术纵深应用的“主战场”。海信在青岛试点的智慧城市项目中,DeepSeek大模型展现出两大核心价值:数据治理提效与决策智能升级。
在交通管理领域,传统交管系统面对复杂的法规咨询往往力不从心。而基于DeepSeek搭建的智能问答系统,通过“开源模型+私有知识库”双引擎架构,将法规检索准确率提升至99.67%,处理时间从分钟级压缩到秒级。更关键的是,系统能理解“非标准”提问——当市民询问“下雨天骑电动车要戴头盔吗”,模型不仅能检索法规条文,还能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给出安全建议。这种“人性化决策”是城市治理从“数字化”迈向“智慧化”的关键跃迁。
而在数据标注这类基础环节,DeepSeek R1模型推动青岛试点项目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的跨越。原本需要数百工时的道路监控视频标注,现在由AI自动完成,准确率提升3%,人工成本下降70%。这种“底层能力革新”为智慧城市大规模落地扫清了障碍——当数据处理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AI才能真正渗透到城市毛细血管。
海信与DeepSeek的合作,正在触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在智慧家居领域,多模态交互或将成为行业标配——未来的冰箱可能通过摄像头识别用户表情,自动推荐缓解情绪的食谱;在智慧城市层面,“AI中台”或将重构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政务系统共享同一智能底座,实现跨部门协同决策。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升级路径的重塑。当一家传统家电企业能通过AI切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万亿级市场,其启示在于: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求生之道”,而是“第二增长曲线”的起跑线。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通过政策引导、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构建起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无论是让家庭能耗降低20%,还是让城市数据标注效率提升70%,这些“小数点后的进化”累积起来,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更多“新”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